关于陆游爱国的诗句

关于陆游爱国的诗句1

1、一怀愁绪,几年离索,错,错,错!《钗头凤》

2 、半廊花院月,一帽柳桥风。《临江仙离果州作》

关于陆游爱国的诗句名言

3、两岸白苹红蓼,映一蓑新绿。《好事近湓口放船归》

4 、竹马踉蹡冲淖去,纸鸢跋扈挟风鸣。《观村童戏溪上》

5 、壮心未与年俱老,死去犹能作鬼雄。《书愤五首其二》

6 、关河梦断何处,尘暗旧貂裘。《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》

7 、出师一表通今古,夜半挑灯更细看。《病起书怀》

8 、笛里谁知壮士心?沙头空照征人骨。《关山月》

9、只道真情易写,那知怨句难工。《临江仙离果州作》

1 0 、从今若许闲乘月,拄杖无时夜叩门。《游山西村》

1 1、天机云锦用在我,剪裁妙处非刀尺。《九月一日,读诗稿有感,走笔作歌》

1 2、此身合是诗人未?细雨骑驴入剑门。《剑门道中遇微雨》

1 3、此身行作稽山土,犹吊遗踪一泫然。《沈园二首》(其二)

1 4、雪虐风饕愈凛然,花中气节最高坚。《落梅》

1 5、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,莫,莫,莫!《钗头凤》

1 6、此生谁料,心在天山,身老沧洲。《诉衷情》

1 7、闻道梅花坼晓风,雪堆遍满四山中。《梅花绝句》

1 8、朱门沉沉按歌舞,厩马肥死弓断弦。《关山月》

1 9、箫鼓追随春社近,衣冠简朴古风存。《游山西村》

2 0、秋到边城角声哀,烽火照高台。《秋波媚》

2 1、和戎诏下十五年,将军不战空临边。《关山月》

关于陆游爱国的诗句2

1、国仇未报壮士老,匣中宝剑夜有声。《长歌行》

2 、夜视太白收光芒,报国欲死无战场。《陇头水》

3、位卑未敢忘忧国,事定犹须待阖棺。《病起书怀》

4 、平生铁石心,忘家思报国。《太息宿青山铺作》

5 、虽三户能抗秦,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《金错刀行》

6 、愿公思此宽羁旅,静胜炎曦岂易侵。《寄陈鲁山其二》

7 、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

8 、白发将军亦壮哉,西京昨夜捷书来。《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》

9、遗民泪尽胡尘里,南望王师又一年。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

1 0 、秋到边城角声哀,烽火照高台。《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》

关于陆游爱国的诗句3

1、《示儿》

死去原知万事空,

但悲不见九洲同。

王师北定中原日,

家祭无忘告乃翁。

2、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

僵卧孤村不自哀,

尚思为国戍轮台。

夜阑卧听风吹雨,

铁马冰河入梦来。

3、《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》

中原草草失承平,

戍火胡尘到两京。

扈跸老臣身万里,

天寒来此听江声!

4、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

三万里河东入海,

五千仞岳上摩天。

遗民泪尽胡尘里,

南望王师又一年。

5、《长歌行》

人生不作安期生,醉入东海骑长鲸;

犹当出作李西平,手枭逆贼清旧京。

金印辉煌未入手,白发种种来无情。

成都古寺卧秋晚,落日偏傍僧窗明。

岂其马上破贼手,哦诗长作寒螿鸣?

兴来买尽市桥酒,大车磊落堆长瓶;

哀丝豪竹助剧饮,如锯野受黄河倾。

平时一滴不入口,意气顿使千人惊。

国仇未报壮士老,匣中宝剑夜有声。

何当凯旋宴将士,三更雪压飞狐城!

6、《诉衷情》

当年万里觅封侯,匹马戍梁州。

关河梦断何处,尘暗旧貂裘。

胡未灭,鬓先秋,泪空流。

此身谁料,心在天山,身老沧洲!

7、《夜游宫·记梦寄师伯浑》

雪晓清笳乱起,梦游处,不知何地。

铁骑无声望似水。想关河:雁门西,青海际。

睡觉寒灯里,漏声断,月斜窗纸。

自许封侯在万里。有谁知,鬓虽残,心未死!

8、《鹊桥仙·华灯纵博》

华灯纵博,雕鞍驰射,谁记当年豪举。

酒徒一一取封侯,独去作、江边渔父。

轻舟八尺,低篷三扇,占断苹洲烟雨。

镜湖元自属闲人,又何必、君恩赐与。

9、《诉衷情》

青衫初入九重城。结友尽豪英。

蜡封夜半传檄,驰骑谕幽并。

时易失,志难成。鬓丝生。

平章风月,弹压江山,别是功名。

关于陆游爱国的诗句4

夜游宫·记梦寄师伯浑

雪晓清笳乱起,梦游处,不知何地。铁骑无声望似水,想关河。雁门西,青海际。

睡觉寒灯里,漏声断,月斜窗纸。自许封侯在万里,有谁知?鬓虽残,心未死!

注释

①记梦:记录梦境;师伯浑,词人的朋友。

②雪晓清笳乱起:大雪飘飞的清早笳声乱起。笳,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管乐器。

③想关河:想必这样的边关河防。

④雁门:雁门关,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。

⑤青海际:青海湖边。青海湖在今青海省。

⑥睡觉:睡醒。

⑦漏声断:漏声尽。指夜深。漏,古代计时器。

⑧自许句:自己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,建功立业。

⑨残:此指头发脱落稀疏,意即年老。

译文

下过雪的清晨,有清幽笳声响起,梦中所游之地,不知道是什么地方。 铁骑无声,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。我猜想这样的关河,应该在雁门关西边,青海的边际。 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,更漏声已经滴断了,月光斜斜透过窗纸。 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,但有谁能知道呢?我鬓发虽残败灰白,可我(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)心却并未死去!

关山月

和戎诏下十五年,将军不战空临边。朱门沉沉按歌舞,厩马肥死弓断弦。

戍楼刁斗催落月,三十从军今白发。笛里谁知壮士心,沙头空照征人骨。

中原干戈古亦闻,岂有逆胡传子孙!遗民忍死望恢复,几处今宵垂泪痕。

词句注释

关山月:乐府旧题,《乐府解题》云“《关山月》,伤离别也”。

和戎: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,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。宋孝宗隆兴元年(1163年)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,至作者作此诗时,历时为十五年。

边:边防,边境。

“朱门”句:红漆大门,借指豪门贵族。沉沉:形容门房庭院深邃。按:击节拍。

“厩(iù)”句:马棚。肥死:马棚里的马不用,渐渐死去。弓断弦:弓很久不用,绷的弦都断了。

“戍楼”句: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。刁斗:军用铜锅,可以做饭,也可用来打更。

笛里: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。

沙头:边塞沙漠之地。征人: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。

逆胡传子孙: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。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,至此时已有四世,故云传子孙。又可理解为南宋当今君臣不思恢复。将它留给后代去处理。

“遗民”句: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。恢复:恢复中原故土。

白话译文

与金人议和的`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,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。

深广、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,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、弓弦朽断。

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,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。

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。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。

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,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?

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,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!

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

其一

风卷江湖雨暗村,四山声作海涛翻。

溪柴火软蛮毡暖,我与狸奴不出门。

其二

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

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

字词注释

⑴溪柴: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。

⑵蛮毡:中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毛毡,宋时已有生产。宋范成大《桂海虞衡志·志器》:“蛮毡出西南诸番,以大理者为最,蛮人昼披夜卧,无贵贱,人有一番。”

⑶狸奴:指生活中被人们驯化而来的猫的昵称。

⑷僵卧:直挺挺地躺着。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,无所作为。僵,僵硬。

⑸孤村:孤寂荒凉的村庄。

⑹不自哀:不为自己哀伤。

⑺思:想着,想到。

⑻戍(shù)轮台:在***一带防守,这里指戍守边疆。戍,守卫。轮台:在今***境内,是古代边防重地。此代指边关。

⑼夜阑(lán):夜深。

⑽风吹雨:风雨交加,和题目中“风雨大作”相呼应;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,“风吹雨”也是时局写照,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。

⑾铁马:披着铁甲的战马。

⑿冰河:冰封的河流,指北方地区的河流。

白话译文

其一

天空黑暗,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,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。

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,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。

其二

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,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,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。

夜将尽了,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,迷迷糊糊地梦见,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。

示 儿

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

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

诗词注释

示儿:写给儿子们看。

元知:原本知道。元,通“原”。本来。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“死去元知万事空”,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“死去原知万事空”,因为是通假字,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,尚有争议。人教版等教材多为“元”,不常用通假字。

万事空:什么也没有了。

但:只是。

悲:悲伤

九州: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。古代中国分为九州,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。

同:统一。

王师:指南宋朝廷的军队。

北定:将北方平定。

中原: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。

家祭:祭祀家中先人。

无忘:不要忘记。

乃翁:你的父亲,指陆游自己。

诗词译文

我本来知道,当我死后,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;但唯一使我痛心的,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。 因此,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,你们举行家祭,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