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考语文古典诗词赏之观刈麦
观刈麦
白居易
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 (丰收的日子,麦黄人忙。)
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
妇姑荷箪食,童稚携壶浆。 (具体写“五月人倍忙”)
相随饷田去,丁壮在南冈。
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。 (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辛劳。)
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 (心理描写,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的矛盾心理。)
复有贫妇人,抱子在其旁。 (白描手法)
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敝筐。
听其相顾言,闻者为悲伤。
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饥肠。 (可见当时赋税繁重。)
今我何功德,曾不事农桑。
吏禄三百石,岁晏有余粮。
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。 (对百姓的同情和关心。)
思想内容:本诗通过旁观农民刈麦,目睹农民艰辛的劳动场面,听了贫妇人的悲惨诉说,反映了当时赋税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,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己没有“功德”却过得丰衣足食的生活而感到自责。
艺术特色:①叙述简洁,多用写实,白描手法,内涵深刻。
②叙事与心理描写相结合,二者达到完美统一。
③语言平易流畅,含义深刻。
1、有人认为《观刈麦》的感情基调是“悲怜自责”,你同意这种看法吗?结合本诗诗句加以说明。
同意。“悲怜”是指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以同情。如“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”“听其相顾言,闻者为悲伤”自责是看到农民的悲惨生活想到自己“无功”而拿俸禄,深感惭愧之情,这些都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。
2、分析“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”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。
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的矛盾的`复杂心理。
3、“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”中“此”指代什么?从本句诗中,你可否总结出白居易是个什么样的官员?
“此”指代以上农民辛苦悲惨生活的句子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。刻画出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低微官员形象。
4、为什么说夏日“丁壮”已“力尽”却“不知热”,反而“但惜夏日长”?
这是一种矛盾心理,为了早日粮食入仓,劳动人民不顾自己筋疲力尽,不顾烈日炎炎,争分夺秒拼命干活。“但惜夏日长”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,耐人寻味,令人心酸。
5、诗中反映苛税繁重,人民困苦不堪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饥肠